医院物业行业面临转型 “医管家”分享发展经验
2016年7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医管家”协办,主题为“改革 创新 绿色 发展”的2016第二届中国医院节能管理论坛在沪召开,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后勤管理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医管家”作为在医院后勤管理中早进行信息化探索的现代化企业,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在全国产业普遍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医院后勤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加强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医管家”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新版的《中国医院后勤服务市场现状与趋势——行业调研报告》白皮书,与参会的300多位同行与专家们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张伟,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常务副书记罗蒙,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章伟芳等领导与“医管家”副总裁宋天骏先生、市场部总经理崔秀峦女士共同为白皮书揭幕。
行业面临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型
很多人对于医院后勤管理的理解可能就是保洁、保安、前台、食堂这样典型的低技术含量的服务,医院后勤管理的投入就是几把笤帚、几块抹布和几只水桶,甚至现在有很多从事医院后勤管理的小公司都是这样一种状况。
在十多年前,这个行业可能确实就是这样的,那是行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人口红利。但是,我国现在正在遭遇普遍的用工荒,人工成本普遍上涨,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医院后勤管理行业需要转变营利模式,提高行业的技术含量。
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面临的疾病威胁越来越多,对医院的服务相应地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随着医患关系的冲突的不断爆发,医院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病人在医院的需求并不仅仅是治好病这个最终结果,也开始追求就医过程的舒适度,因此,医院的管理也开始注重人性化和精细化。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看必然对医院的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医院一方面来说,医院的运营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无论是政府还是医院本身,节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医院医院对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愿望也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医院后勤管理更加精细化。
引入互联网+模式进行员工管理
“医管家”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探索一直处在行业的前列,在本次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普及的红利,将信息化引入员工管理和资源配置,很好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所追求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所要求的分配公平性中找到了良好的平衡。
“医管家”将滴滴抢单模式引入了医院的后勤管理中,让员工进行抢单服务,能力高者多劳,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通过立体化的的三维定为系统,监控员工工作状态与频率,按工作量付给员工报酬,让员工实现多劳者多得,收入分配实现了公平。
据了解,本次“医管家”已经是第二次发布白皮书。2015年,“医管家”在已经将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整理成了白皮书,与同行和专家们分享,谋求全行业的共同发展。本次发布的白皮书相对于2015年版本,调查范围更广、参与调查的医院和企业更多、数据更精确,引起了与会同行与专家们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