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共筑医院冬季“防火墙”
冬季是医院消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低温、空气干燥、用电量增加和室内活动增多等原因,医院的火灾风险相应提高。因此,优化冬季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举措和宣传教育,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对于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季医院消防设备维护
1. 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的维护
大部分公立医院内均安装了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便于医院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然而,冬季由于天气干燥,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灰尘,容易影响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需要每月定期对上述设备进行检测和清洁,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维护
医院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重要的灭火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冬季的低温环境容易造成管道冻裂,导致灭火系统失灵。医院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受损的管道,系统内的喷头、水泵等设备也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消防水源的维护
医院的消防水源是重要的灭火资源,应保证其畅通和供水充足。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容易出现水管冻裂、消防设备内部水结冰等情况,医院需对现有消防水源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点,对消防龙头和供水管道定期清理和维护,防止管道冻裂和设备损坏。同时,每年入冬前对消防设备进行保温处理,采用合适管径的保温棉进行保温包裹,预防消防设备内部的水出现冻结,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二、冬季医院火灾预防措施
1. 落实消防安全制度
首先,医院应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制定一系列消防工作的具体规定,包括消防培训制度、防火巡查机制、安全疏散方案、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等。其次,成立安全巡查小组,负责在全院范围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检查,尤其是消防重点区域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出具整改方案,并追踪整改结果。最后,医院在每个科室、部门设立安全员,负责制定科室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本科室的消防巡查、消防器材检查、消防知识宣传等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隐患。
2. 重视火灾隐患排查
医院首先需要制定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将医院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住院区、门(急)诊区、手术室等重点部位,以及相关设备设施依次列入清单,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特别是冬季时,由于取暖设备多样,容易引发火灾。在检查时需要聚焦于电线电缆、检查配电房的管理、维护保养情况,以及电气线路的敷设是否规范,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此外,医院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隐患信息档案和台账,形成消防隐患目录,并在医院内部公示,实行报告、登记、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
3. 定期开展消防培训
医院应注重开展冬季消防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能力和自救逃生能力。尤其是新入职的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和演练,增强其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培训方式应尽量多样化,如岗前消防培训考核、医院年度消防培训与考核、第三方单位消防培训督查等,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人员受训全覆盖。消防培训的具体内容应紧扣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职责与义务、消防器材设施使用方法以及结合科室功能布局、人员岗位特点进行疏散逃生的知识技能等,培训过程中注重实操。
4.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医院需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患者的火灾防控意识。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消防安全讲座等方式,普及火灾防控知识,加强火灾预防意识。此外,医院内可以设置明显的消防标识标牌,指示灭火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位置,方便员工和患者遇到火灾时快速疏散和灭火。
医院冬季消防管理工作是确保医院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上述的专业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确保每一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为医院创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