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协同战略实施成本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卫生医疗行业发展和管理也达到了空前的阶段,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系统业务外包也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尤其是近年医疗技术越来越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医院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对当前医院后勤服务系统的管理和实施水平提出巨大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外包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并已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标志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近年来,随着参与外包的企业不断增多,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从业务外包的运作管理看,业务外包的决策分为战略层次和运作层次,前者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外包”,后者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外包”。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IgorAnsoff,1965)首次向公司经理们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他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拓展新的事业,协同战略就是企业如何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地拓展新的事业达到企业整体价值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价值的总和的企业战略。
战略协同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是靠各种力量要素、各种斗争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协同配合来完成的。战略指导者依据各方力量的要素与结构关系,科学地组织协同,获得最大整体功能,取得最后胜利。
医院后勤服务各业务模块之间、后勤服务提供商和医院之间、后勤服务提供商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的协同机会,但在现实中却存在很多阻碍,使得主体间的协同战略难以达成。全面深入地了解实现协同效益的现实阻碍是进一步分析不同主体间博弈行为以及制定业务层面与行业层面协同战略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医院后勤保障体系中,后勤服务提供商是服务供给市场的主体,医院后勤服务市场的逐步建立、完善是推进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后勤业务的提供商仅仅是承包诸如环境保洁、餐饮、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警卫等单项服务,业务渗透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能够提供全方面、专业化级别的后勤服务提供商。国内的医院后勤服务供给市场发展的滞后,医院后勤服务供给主体不够成熟,导致医院未能通过更充分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来实现更大的协同效益。此外,由于医院对于后勤服务提供商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经验借鉴,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导致后勤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方式和标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缺乏完善的后勤服务评价机制,不仅加大了后勤服务提供商为适应医院服务模式而付出的信息搜索成本,而且使得后勤服务提供商水平参差不齐,降低了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后勤服务供给市场的发展,阻碍了医院与后勤服务提供商之间协同的达成。
医院后勤服务协同战略正是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来实现与这些主体的协同效益。然而协同成本,即在发起、组织,直至退出协同战略这一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牺牲的总和,是客观存在的。医院后勤服务协同成本分析是判断是否推行协同战略的重要依据。协同战略的实施过程包括识别协同机会、发起协同战略、实施协同战略、监督协同行为、退出协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