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
刚开始看到《海底捞你学不会》这个书名的时候,挺郁闷,学不会,还叫我学。看完了才明白,学一个企业学的再全面,那也只能学个表面,抓不住精髓。并不仅仅是海底捞学不会,丰田汽车的管理方法别人学不会,乔布斯的神话也没人能复制…….那是因为管理的中心是人,人有头脑,有思想,不是机器可以被随意的控制,也许制度可以被复制,可思想却控制不了。这大概也是作者黄铁鹰老师说的:雇佣员工要雇佣他的头脑,而不只是员工的双手。
对员工像家人一样的关心
海底捞把员工宿舍选在离店面不远的地方,这让曾经在餐馆打过工的我深有体会,一整天的辛苦会在晚上回宿舍的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集中在脚上,恨不得把脚剁了!然后就是越看越吃惊了,在宿舍有阿姨关心,有阿姨帮洗工服,有阿姨打扫卫生……这些阿姨给了年纪轻轻在外打拼的孩子们家才有的温暖。海底捞大部分的员工来自农村,没有养老保障,于是公司给员工的父母“养老金”,每年都跋山涉水的去看望员工的父母,甚至员工离开海底捞了,海底捞还要送你一份嫁妆……家一样的生活给了海底捞员工家一样的归属感,家一样的凝聚力。
忠诚
张勇培养员工,给予员工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他可以容忍一个员工赔了他账面上的所有现金,但他不能容忍员工利用他给的权利去吃单,哪怕只是3块钱的单。忠诚是一个员工对公司最大的财富,不是有一句话么:“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员工再聪明,不忠于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他可能随手就能把公司给卖了。所以,培养员工的忠诚也很重要。
天助自助者
海底捞招人有两个条件:孝顺;不赌博。孝顺,要求不高,又不是要像圣人一样博爱,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就好,但孝顺的人坏不到哪去;不赌博,赌博是一项恶疾,一旦沾染很难戒掉,容易受外界的各种诱惑。这样挑选出来的人,脚踏实地,有拼搏的动力,有改变命运的志向。找的员工学历都不高,于是他就自己培训,学电脑,考驾照,上MBA,现在是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要不想落下,就必须学习。就像才初中文化的谢英说,当她开车在首都街头的时候,突然感叹没有被这个社会落下。社会在飞速的前进,只有学习、不断自我增值才能发展强大,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样的。谢英、袁华强、林忆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们不断努力学习的结果,正如作者黄铁鹰老师说:天助自助者!
服务超出顾客满意
看书的时候就想去海底捞体验一下,服务态度是不是真的好的令人发指,毕竟中国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实在不敢恭维。遗憾的是泉州没有海底捞,便去网上搜了一圈,基本上的评价都是“味道一般,服务态度确实不错”。张勇大概遵循了经济学上的那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知道海底捞算不算是国内把大众服务做到首屈一指的企业,做指甲、擦鞋、送点心、手机套……做服务的企业都会有顾客满意度调查,怎样才能提高顾客满意度?当你的服务超出顾客的期望值的时候顾客的满意率才会提高,这大概就是海底捞做那么多额外服务的原因,也是海底捞味道一般却能跻身竞争对手前列的原因。
现场的魅力
其实一本书看下来感觉海底捞也许并没有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考察一家店并不看它的利润也不看成本控制,就靠小区经理的一双眼,以及作过服务员的经验,偏偏这样不制度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把问题都扼杀在了摇篮里。这其实跟丰田公司“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是一个道理的。我现在能明白为什么公司要求主管、经理在现场的时间要占工作时间的90%以上了。
未来
一个企业做大了就避免不了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服务行业的招工越来越难了;面对同行的模仿如何保持优势?海底捞进军海外的市场在哪里……问题很多,形式很严峻。
就我个人觉得,对项目上的工作内容需要科学、规范的流程,对员工的管理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其实不妨加强对员工人文关怀的培训,人生病的时候总是最脆弱的,那时候关心的一句话能让人铭记于心,也许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呢!何况国内对临终关怀,病区义工的发展并不完善,这又何尝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的成功不一定要去复制别人的道路,别人的成功也不一定是我们的未来,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去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