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物业科程科威处长、王永红科长的带领下,“医管家”管理人员学习了《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该书让我们深感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我们的思想有所触动,行动有所变革,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作为项目上各部门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些事:与楼层沟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努力改进各项工作流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而枯燥的工作,事实上做起来并非容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应如何寻找更为稳妥的方法?如何更积极有效地解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包括专业知识和团队管理知识)和不断地积累。只有用心地做事情,用力地想办法,坚定不移地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克服困难和创新实践中前行,才能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
作为项目上各部门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些事:与楼层沟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努力改进各项工作流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而枯燥的工作,事实上做起来并非容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同样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应如何寻找更为稳妥的方法?如何更积极有效地解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包括专业知识和团队管理知识)和不断地积累。只有用心地做事情,用力地想办法,坚定不移地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克服困难和创新实践中前行,才能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
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是干好工作的关键。自信使我们充满勇气和激情。有了自信,任何人都能变得很出色;缺乏自信心,就不能客观地肯定自己,尤其是遇到挫折和困难后,就会产生情绪低沉、一蹶不振、焦虑绝望。如运送部汪金凤从来没有从事过运送的相关工作,刚来医管家时,心里很没底,觉得自己既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也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对这份工作缺乏自信。于是,情绪低落,找不到头绪,每天面对陌生的程序,甚至开始反感这份工作。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一方面,相信既然能应聘到这里来,那么自己必然是具备了做好事情的潜质,只要别人能做的事,经过自己努力,一定也能做好;另一方面,从事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如果能很好地接受这一次新的洗礼,那将是多好的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啊!
二、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管理工作本来就很繁杂,有些工作做不好的时候,我们总会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为什么不从工作方法上找原因呢?前些时期8号楼病区的病房地漏总是会堵,原因是病人、病人家属或其他人员为自己省事,把地漏盖子掀开,时间长了异物进到地漏的下水管中就把地漏堵了,工程部的师傅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这样的问题,最后几乎天天堵,师傅们一起想办法,在掀地漏盖子问题上找原因,于是师傅用软塑料橡胶做了暗地漏盖,这种暗地漏盖从表面上看不到,水可以流走,
异物被挡住不会掉进下水道,经过实践证明病区的病房地漏堵的报修已杜绝。“忙”是原因,也是借口。作为一个称职的管理人员,自身就应该有超前的服务意识,做出准确判断,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了,便能更好地协调和平衡好各项工作,把事情做的更“成功”。
三、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积极乐观,是一种态度,从容、淡定、处变不惊;乐观,是一种人生,既能娱己又能悦人,人生旅途充满情趣。但“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能一夕所悟,却不能一夕所得,乐观,需要厚积才能薄发。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它关系到效率和效果的问题,也影响个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联系实际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必须从员工的形象抓起,环境管理部员工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文化较低,工作主动性不够,意识不到仪容仪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按标准着装。一对一的指导之后仍然不改,不是不带头巾、头花就是工作服太脏。处罚了几名员工后还是没有很大的改变。在经过商量后,经公司批准,项目上购买了一台挂烫机,每周开例会之前,邀请几位穿戴不整齐的员工上台,让员工对其问题进行纠正,规范着装培训。经过几次培训之后大家都觉得为了着装问题站在台上被大伙说来说去太丢人了,很快这种现象就消失了,员工在改掉不良习惯的同时,愉悦的心情也融入到了工作之中。只要认识到了失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习运用创新的方式和理念来思考问题,那么一切才可能有所改变,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达到人生的另外一个“制高点”。
通过对《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的学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工作的同时,更要好好地检讨自己的工作。员工的工作与管理人员的工作都一样,想要进步,想要做得更好,就得想办法,只有想办法才会有办法。拥有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一股开拓创新的锐气,把这些灵活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相信管理工作和员工的工作都会越来越好。